本报讯山东省枣庄市通过“制度创新、环境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加大企业改革开放力度,引来多方投资热,2年间,共吸纳各类投资32.8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4.76亿元,同比增长22%。
由于长期包袱、债务沉重,至1997年底,枣庄市1774家国有集体企业中,不少是“老弱病残”。为此,1998年初,他们采取“改、转、租、股、包、并、破”等多种形式,对全市乡镇以上企业进行改革。改制过程中,该市坚持“四不限”:不限区域、不限比例、不限模式、不限身份,一厂一策,辩证施治。他们对46家大型骨干支柱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342家一般竞争性企业通过吸股、参股、引股、送股等形式,实行协作互补型改制,促其联手发展,形成规模竞争能力;对因缺少启动资金而陷入停产、半停产的企业,通过产权转让,卖股权换资金,实行以退为进型改造,使其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对少数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破产,变现资产,使其再生。至去年底,全市1650家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93%,共重组资产71.71亿元,其中盘活闲置资产38.39亿元;吸收增量股金23.13亿元。制度创新,激活了企业优势,增加了流量资金。2年间,全市进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企业共募集到位股金5.54亿元,有效地启动了企业内部自有资金的投入。
为了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对所有来枣投资办企业的客商的服务要求,政府39个部门将服务承诺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开,涉外管理部门建立了与外商恳谈会制度和外资企业走访制度,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该市还把政企分开具体化为“三管三不管”:管企业发展方向,不管生产经营;管企业规范运作,不管具体形式;管减轻企业负担,不管企业具体行为。去年该市对地方性收费项目和基金进行了清理,取消收费文件48个,一年为企业减负1.5亿元,仅市政府带头取消的每吨4元的水泥发展基金和煤炭发展基金,每年就为企业减轻负担3000万元。为根治“三乱”,他们在严格收费管理制度的同时,发动群众参与,强化群众监督。去年,市纪检监察机关直接受理涉及“三乱”的群众举报147件(次),查处违规违纪案件44起,对查处的29起乱收费案件进行公开曝光,责令其退回乱收费60余万元,同时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环境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印尼客商张清泉控股的山东华众纸业有限公司,资产总值达14.6亿元。由于张清泉先生看好枣庄投资环境,将红利6000万元全部投入企业再生产。去年6月,他又合作投入9600万美元新上15万吨新闻纸项目,使企业向世界一流造纸企业的标准又迈出新步伐。
为了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市委书记张传林等五大班子负责同志倡导全市干部群众进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兴枣庄经济的大讨论,集中破除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部分干部群众固步自封的旧观念。去年9月,’99山东秋季糖酒副食交易会在枣庄召开,“窗口”部门和群众自发地在车站和进入枣庄的主要路口路段设接待站30余处,昼夜免费接送来枣客户。该市还筛选100个新项目、大项目通过互联网统一对外发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队赴日本、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进行招商引资,组织企业参加了韩国加工贸易招商会,使60万吨回转窑生产线项目、污水处理厂项目以及80万吨机焦等一大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找到了合作伙伴,帮助企业与清华大学等30家首都高校、科研单位签订了79项“产、学、研”合作项目。